查看原文
其他

“原本的旅行计划落空,既损失了钱,心情也变得很丧” | 线上心理支持计划第11辑 | 我们一起,共度时艰

臧伟伟 北科心理 2020-08-30


梨花同学问:

 

我一直比较容易担忧,对生活也没有什么期待。然后,好不容易做了许多心理建设,克服了对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的担忧,和朋友约好了过完年趁着还没开学出去玩。万万没想到,还没等到过年就爆发了疫情。最后,经济损失惨重,心情也备受打击。坦白讲,现在常常会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。我觉得,人对生活的期待值应该要高一些才好,但是我却不是这样,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了?

 

注:应同学要求,我们对这个提问的内容做了一些简化和调整。当然,其实我们本来就在做这件事情,会把可能暴露同学个人信息的资料做一些处理。所以,请同学安心。



答:


同学,你好。


做了这么久心理建设,终于决定要出行的计划被硬生生阻断了,不仅有心理打击,还带来了经济损失,确实让人感觉非常郁闷。关键是这些所有的情绪,还没有办法对一个特定的对象进行宣泄,所以也是很丧了。


我来尝试理解一下这个过程。本来你对生活不是报有很高期望,或许你觉得这样可以避免失望。而这次出行的计划,让你的期望值又升高了一些,你努力说服自己尝试一下,结果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,这让你对自己之前的期望又产生了怀疑,是否就不应该对生活有太高的期望。但如果对生活没什么期望的话,就像你说的“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”了。


这个过程听起来很像是墨菲定律,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这个定律,这个定律的其中一点就是“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,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。这样的心态,其实是有一定适应功能的,因为如果非常担心的话,会尽力细心谨慎,从而避免可能的糟糕的结果。所以,这样的心态或许曾经对你有一定的帮助作用。但这样的心态长期以往,事事如此,负面的心理暗示对我们的心态和行为会造成不良的影响。要打破这种“诅咒”,我们需要的是“积极的心理暗示”。


或许你觉得你理性上知道,但是很难做。我们可以一起尝试一下这样的方法第一步,觉察,觉察自己是否陷入了担心和焦虑的负面心理暗示;第二步,暂停,当觉察到自己又陷入对自己的负面期待,请对自己说停,或者做些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;第三步,替代,可以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替代消极的心理暗示。


这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,但是我发现你有很多优势帮助你,逐渐形成良好的心态:首先,你有关心你、了解你的朋友;其次,你能非常理性地屏蔽负面新闻,避免自己陷入其中;最后,你有一定的行动力。


另外,你在问题里提到“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”,对于这个描述,我还是有些担心,我的担心是“你是否有伤害自己的想法?”“是否有轻生的想法?”,如果有,目前到了什么程度?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,非常希望你能再次来提问,或者你可以拨打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:800-810-1117(固话用户)010-82951332(手机用户),北师大为此次疫情开通的热线:4001-888-976(每天6:00-24:00)。我们很乐意和你交流,你也可以求助你身边信任的人,或者你的家人、老师、恋人、朋友、同学。


最后,感谢你对心理中心的信任。祝你和家人健康、平安、快乐!



注意到你提到了“人对生活的期待值”。人对生活的期待越高,面对生活的动力就越足,面对困难时,就更有意愿去克服它。但你说人应该如此,其实未必。但这也不是说,人应该对生活没有什么期待。我们了解了自己对生活的期待为何高、或者为何低之后,其实是有办法自行调节的。


如果有想要更多的了解这些如何拥有一个更积极的心态,可以去看清华大学积极心理中心在前段时间开的一个免费公益课。这个课程在微师这个APP上可以直接搜到,现在也可以看全部的回放。具体可以点开《积极心态,共度难关——积极心理学大咖免费公益课开讲》了解更多。


在这个课的最后一讲里,老师在答疑时说:“生活永远有好有坏,这是我们生活的不同阶段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。你不可能选择所有的好处,而没有任何坏处。想开了就好。不能上班,你会有更多时间和家人一起,在家里吃饭、睡午觉;去上班,你可以吃公司旁边的馆子,和同事一起见面、聊天、分享零食。这么想的话,你的生活总是有希望的。”



我校心理中心开设的线上心理支持计划为同学们答疑解惑,往期内容如下:


第1辑 | “新学期开学,我还有补考”

第2辑 | “虽然没症状 但我还是很担心自己已经被感染”

第3辑 | “每天在家闷死了”

第4辑 | “每天都会和爸妈吵起来,感觉在家待不下去了”

第5辑 | “我药不够吃了,但又隔离着不能出去开药”

第6辑 | “就算能毕业,万一没找到工作怎么办?

第7辑 | 今天有位同学给我们分享了一个线上购药的办法

第8辑 |  “我从网上获取的信息,远远多于官方的,到底谁说的是真的?

第9辑 | “三天两头喊口号有作用吗?过度宣传会不会引起恐慌呢?我有一些反感”

第10辑 | “在这场疫情中,我能不能帮上什么忙?”


如果同学们有更多想要咨询的问题,或者想要分享你的感悟、心得以及宅家经验,仍可扫描下方的二维码(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),填写问卷。我们会把回答提问,并将解答发送到你所指定的邮箱。我们也会选择性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分享,以匿名的形式分享在北科心理公众号上,让更多的同学受益。


点击《我们一起,共渡时艰 | 北京科技大学心理支持计划》,查看完整心理支持计划。




原始回答:臧伟伟

组稿与编辑:肖丁宜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